与此同时,秋翻地的高潮也同步进行。这就是「大跃进」的年代的步伐、数
度。当时的口号是:「跨黄河,过长江,赶美国超英国!」全民性的秋翻地,口
号是「深挖一锹土,一亩顶二亩!」那年代,最时兴的就是喊口号、贴标语、插
红旗。不知是哪个文人,他的脑袋瓜子就是好使,不管啥时候、啥运动,他都会
整出若干条的口号、标语来,这些个东西,把人们弄的个个像吃了精神鸦片似的,
浑身上下有使不出来的力量,爆发力十足。上级怎么说,下面的人就会毫不打折
扣的去做、去执行、去完成。现实的情景真的体现了人民公社好的无限生机和力
量。劳动之余,田间地头乃至出工、收工的路上,青年男女社员都会情不自禁的
唱出:公社是个常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儿啊,藤儿牵着那个瓜
啦,藤儿越壮,瓜儿越大,藤儿越肥瓜越甜——。
这人人都朗朗上口的时髦歌声。在当时,人们的唯一希望就是集体富裕,以
社为家。在那一片片秋收后的农田里,红旗似海,歌儿如潮。各种样式的标语牌
林立,各色的彩旗迎风飘舞,各地不同口音的口号声发自肺腑的喷发出来,广播
喇叭一个劲的播发着表扬稿件;什么张老三连续挖地一上午不歇着;——李老四
舍小家为大家,把家里的两把铁锹全部捐出来给了挖地大军使用;——王二麻子
挖地累的掉了裤子;——高老五小队长累的嘴起泡、腿打摽、尿黄尿、睡不着觉、
半夜起炕嗷嗷叫——。尽其鼓动优势,给参战的群众以精神食粮、打气、充电,
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在没有机械化的年代,人们用最原始的劳动工具——锹、镐,一米远一个人,
排着长长的一字队形,人墙似的一锹一锹将熟土翻下去,将生土翻上来。官方称;
这就是换土。好处是秋翻地能使病虫害冻死;二是松一下土,能增加粮食产量的
幅度。当时,有一个老农说,这么翻得土地,生土翻上来了,地发凉,庄稼肯定
减产。结果他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分子,在批斗中群情激愤,不知被谁将其肋巴
骨给打折了三根。多年后的科学论断和实践证明,这老农的说法是对的。然而,
给他平反是不可能的,为啥?你明白。像这种事,时有发生,很是平常。最常喊
的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这场秋翻地运动,规模广泛、声势之大,在全县历史上罕见。县直机关各单
位、各社、镇、各生产大队、生产小队,公社直属机关各部门,停产停工和停课。
无论男女老少,上到柱棍的、下到懂事儿的,能参战的去前线、不能参战的搞宣
传。做到人人出力,个个受教育。见面说话离不开「秋翻地」、吃饭睡觉想着
「秋翻地」,一切为了「秋翻地」。一直折腾了十五天才息鼓收兵。在运动中,
各群团组织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和应有的作用,妇女联合会为配合X的中心工
作,成立了「半边天战斗队」、镇团委成立了「青年突击队」、武装部组织基干
民兵成立了「敢死队」、镇教委组织中小学文艺骨干,成立了演出队为「一炼一
挖」运动大军开展战地汇演,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组织了「战地救护队」服务在第
一线。人们的思想、行动空前的高度统一。
肖书记的这种带有军事色彩的地方活动,深受同是军人出身的县委文书记高
调肯定和推广。全县现场会在这里隆重召开,肖书记说:「大炼钢铁、大搞秋翻
地这两项运动,上级明确要求,必需深入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充分调
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巨大能量和潜力,全民齐上阵人人争先锋,为
夺取这两项运动的最后胜利,南屯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肖文礼同志,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协调能力是不可否认的。他工作认真负责,
敢于创新,落实县委决议、号召,态度坚决、行动果断、硕果辉煌!是值得全县
各级干部认真学习的。
紧接着,上级又下来新的指示,要大搞一次干部与群众「鱼水关系」的再教
育活动。各级政府的干部要深入农村,与广大的贫下中农群众实行「同吃、同住、
同劳动」三同活动。响应伟大领袖XXX的号召:「——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
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
史的动力——。」。肖书记、项镇长经过一番研究,将全镇分成四大片(按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