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民打断她,“欸,阿史那忠就在京城为官,又不是远嫁。再说如今天下一统四方归顺,这桩婚事正好为突厥贵族与京城王公之女联姻做个表率。朕的继女理当如此。”
韦氏眼见世民如此说,当然不能再推脱,只能为女儿叩谢皇恩。心下只得暗自伤神世民所谓的恩宠也不过如此。后宫猜测此事,料想是韦贵妃这番刁难了盈盈,还顶撞无茵,让世民不甚满意,才将她的女儿匆匆嫁予突厥人。
元旦之日,群臣朝贺。山呼万岁叩拜之后,世民赐宴,宴会奏《白雪》之歌。那一日长安积雪未消。白雪皑皑,晴日暖窗,配上《白雪》乐歌,婉若天籁之音。听到当朝重臣、当代诗文大家唱和自己的《咏雪》御诗,君臣相和,佳话相传,世民很是开怀,那一日他微微有些醉。
盈盈在一旁凝望着世民。一转眼便来到了贞观六年,世民三十四岁,自己也已经三十岁了。算来,自己在世民身边,前前后后已经十七年了。她内心无怨,只是世事更迭,对世民的感情更深更复杂了。如今再回头看着歌舞宴饮,琵琶新声,彩袖殷勤,便就是她所追求的,她人生所愿吗?
突然间,她似乎迷茫了起来。不过,世民今日却与群臣商议,《破乐》属于武舞,恢宏大气,可奉为国乐,多在祭祀、大典、外交、礼宾、朝贺的时候上演,若是元旦等佳节之时需要一个文舞,轻柔优美,欢乐祥和,万民同乐。因此,他便下旨太常寺和宜咏坊,创制乐舞大曲。
第130章 武功
庆善宫位于武功县,是世民出生的地方。李渊即位之后,便着手在渭水之滨修建当年宅邸,名为“武功宫”,后来改名为“庆善宫”。
贞观六年的秋天,世民率众远巡,回到庆善宫,赏赐乡亲邻里,宴请群臣。世民在庆善宫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直到十三四岁才随着父母奔赴晋阳赴任。这是他离开之后第一次回来,十多年过去。从少年到君王,想到从前的点点滴滴,世民不由得感慨万千。
正好是秋天,秋风乍生,落叶纷飞,天地玄黄。陇头陌上,水声呜咽。世民骑着御马,率领群臣与嫔妃登临渭水,眼见这广袤的平川,曾经燃遍战火,曾经铁马金戈,如今都汇成这苍茫土地,秋声袅袅,一望无边。世民想到自己这些年来的辉煌,这里是起点,也是荣耀万分之时,最值得分享的地方。他思绪饱满,情绪激昂的时刻,便提笔写下一首《幸武功庆善宫》:
“寿丘惟旧迹,酆邑乃前基。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梯山咸入款,驾海亦来思。单于陪武帐,日逐卫文。端扆朝四岳,无为任百司。霜节明秋景,轻冰结水湄。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畿。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
群臣赞誉,“昔日高祖还于沛县,置酒沛宫,也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欢宴数日,高祖酒酣之时击筑而作《大风歌》,直抒胸臆,浑然一体,大气磅礴。而陛下如今巡幸武功,作《庆善宫》,可谓异曲同工之妙。世民很是高兴,便传旨吕才与盈盈立即为之谱曲,亲自赐名为《功成庆善乐》。
盈盈跟随世民同往,也被这渭水之滨的莽然秋色所打动了。黄叶堆积,直铺山谷,陇头流水,飘然旷野。世民一身玄色罩袍,矗立其中,威严无限。这是世间绝美的妙境,宛若一一种完美的归属和融合。
这大队的随员中,恐怕她是最早在世民身边的人了,比无茵还要早。他那时刚刚崭露头角,还是翩翩少年。此时此刻,是不是只有她和世民自己,才有那个聪慧俊朗、胸怀大志的少年的真切的影子呢。
不知为什么,盈盈似乎比世民自己还要沉醉。好些年了,宫廷如一座熔炉,也如一具模具,无论她多想,也几乎不敢,或者也无法再一次真切的想起最初见到世民的场景。有太多的羁绊和掣肘,也有太多的浸染和掩映。
而此时此刻,她仿佛就此放飞了,脑海之中竟然频频浮现那个最初救她,温和的拥抱她,恳求把她留下的年轻公子。初秋,骑马,夕阳,雾灵草,还有他的初战告捷,回晋阳,上元节……
虽然是不同的场景,但有一件却如此的相似——那是完全属于她和世民的记忆。没有无茵,没有这里的任何一个人。她的情绪似乎很是激动。十多年了,她对初识的记忆从来没有这么清晰过,对那段时光的回忆也没有如此完整和赤诚。以至于世民传旨给太常寺和宜咏坊的时候她都怔住而没有及时出来。
吕才与盈盈回去之后,便准备为此诗配乐。盈盈一时无法自拔。吕才问道,“盈盈,你刚才怎么了?”
“啊,没有,我只是想到了些往事。一时间怔住了。”
“先生,这首曲子准备怎么作呢”
“给陛下的御诗献曲嘛,这本是太常寺的职责,无太大的不同,并不难做,工整,豪华,排场即可啊”
盈盈说道,“先生,我突然有个想法。陛下上次不是让我们做一首曲调柔和,韵律优美的乐舞大曲嘛。我们就用这篇《功成庆善乐》为背景,排演歌舞大曲如何呢?”
吕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