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句“摔伤看外科”打发病人,但仍然职业地问了一句:“怎么摔的?”
家属回答说:“她说是自己起床,站不稳,一边身子没力,摔倒的。”
赵彬表情严肃了起来:“哪边身体没力气?”
“右边,”家属说,“右边一点力气都使不上来,手脚都抬不动。都是我们扶着起来的。”
赵彬飞快地在电脑上记录病历:“有多长时间了?”
家属思索着说:“我们是五点过起床发现她摔倒的,她说是上厕所,可能四点过,现在六个多小时了……”
“以前有高血压病,有糖尿病吗?”赵彬问道。
“有高血压,没有糖尿病。”家属回答,“以前经常说头晕,我们在县医院做过几次检查,检查脑袋,那边医生给我们照片子说里头有个瘤子。”
赵彬惊讶地看着他:“什么检查?什么瘤子?那个部位?”
病人家属一拍脑袋,从包里扒拉出一张皱巴巴的检查单:“我们也说不清楚,医生说是瘤子,又说不是癌,但是还是说很危险。我们搞不懂,我们反正想她这个年纪了也没法做手术,也没管它。这个检查单子你看看。”
检查单是病人两年前在青北县医院做的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报告右侧大脑中动脉T1、T2高信号影,考虑动脉瘤可能。
赵彬马上打了个电话,请神经内科老总来会诊,然后让家属把病人扶到检查床上躺下,开始给病人查体。病人言语时有一些口齿不清,双侧额纹对称,微笑和示齿时嘴角向左侧歪斜,提示右侧中枢性面瘫,右侧肢体肌力3级,仅能抬离床面,完全无法抵抗外力,右侧肢体感觉减退,右下肢病理征阳性。查体的所有阳性体征都提示左侧大脑发生了脑梗塞,赵彬听神经内科的说多了,这种典型的“三偏”症状,大概也能定个位,应该是内囊位置发生的脑梗塞,定位到血管就是左侧大脑中动脉。
很快神经内科老总来了,问病查体以后,给出了赵彬一致的判断。病人发病已经六个多小时,溶栓时间窗虽然过了,前循环机械取栓时间窗还在。神内老总指示先去做个CTP评估血管情况,联系介入室那边准备急诊取栓,如果血管情况可以,病人家属同意,就立刻上台,做完了直接从介入室进神内。
赵彬经过小脑梗塞的事情,现在有点十年怕井绳,拉着老总问:“阿司匹林和立普妥现在可以加上了吗?需不需要双抗?还是负荷剂量?”
神内老总说:“待会儿要取栓,暂时不用阿司匹林。现在更担心的是这个动脉瘤,像个定时炸弹一样。你注意一下血压,不要太大波动。待会儿还得跟家属谈一下,如果同意,能一次上台把动脉瘤封堵了肯定最好。”
赵彬又确认了一下,才放她先去联系介入。他给病人开了检查,打电话通知到CT室做急诊检查。去之前,还指挥护士过来给病人把生命体征测了一下。病人血压有点高,178/94mmHg,但在脑梗塞治疗原则上,前期不主张积极降压,收缩压200以下都不处理,避免发生灌注不足,脑梗塞加重。他又打了个电话,向神内老总请示,这时候不需要降压,然后放病人家属跟着护工把病人推去CT室了。
病人家属带着病人去做检查了,赵彬继续看下一个病人。
过了一会儿,护士站叫赵彬过来接电话,说是影像科打来的。赵彬以为是通知他病人血管情况的,语气轻松地接了起来:“今天做的很快啊……”
CT室那边急促的声音打断了他:“赵医生,快来看你的病人,就是你通知急诊CT准备介入的,突然叫她不答应了!”
赵彬只愣了一秒,挂了电话就冲往CT室,路上拿出手机,依次拨了急诊今天值班二线的电话、神经内科老总的电话。进入CT室,影像科的护士正把监护仪装上,混乱之中,监护仪的报警声尤其刺耳。赵彬一眼扫过去,就看到监护仪上心率0,心电呈等电位直线。他马上到病人床旁,判断大动脉搏动。五秒之后,未能扪及颈动脉搏动,他马上吼了出来:“骤停了,马上按压。面罩、除颤仪准备!”
说完他就在CT床上开始按压了。面罩、除颤仪就绪,病人家属请离CT室,急诊科二线和神经内科老总也来了,神内老总向二线汇报了病情,说到病人有“颅内动脉瘤”病史,二线严肃地说:“就怕是这个动脉瘤这时候出问题了。来的时候测血压了没有?”
“测了,170多。”赵彬在通气的间隙里回答。
二线点点头,又问CT室:“当时发现她意识障碍是什么情况?”
影像科医生说:“当时刚准备做,还没开始,我们在外面话筒叫她把头摆正,她没反应,我们就进去看,结果呼喊没有反应。”
第一轮五个循环按压通气完成,病人自主心率恢复,但没有自主呼吸。急诊科二线提出就地完成头颅CT,查看颅内情况。做CT过程中,赵彬留在CT室里面捏球囊给病人通气。因为CT有辐射,赵彬穿上了铅衣,
好在CT用的时间不长,影像科动作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