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夷制夷,调不同族的土人进入川贵,让他们彼此牵制,无力对外造成威胁。
还有改土归流,就是由朝廷派遣官员代替当地土司,这一措施当然会造成当地土司不满,反叛朝廷多数都是因为改土归流引发的。
所以说土司叛乱的问题,至今都不能完全解决,好在现在大楚国力强盛,若放在末代,这种难以调解的矛盾,分分钟可能变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先生对此有何见解?”燕王期待地看着韩皎。
韩皎抬眼看他,略作犹豫,还是开口道:“这不是个短期能解决的问题。”
“这一点我自然知道。”燕王道:“土司叛乱,不止我朝束手无策,数百年来都没有人能够彻底解决,改土归流之策看似妥当,却难施行,一些势力强大的土司,根本不服从指令,他们占据险要地势,且民风彪悍,武力压制,实在得不偿失。”
韩皎点头道:“土司本身并无对抗朝廷的实力,问题就在于当地土人只听土司吹鼓,想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臣以为,应当在川贵地区,大规模办学,且不说四书五经,至少得让当地人先学会官话。”
燕王一愣,思索须臾,疑惑道:“当务之急,是办学?先生想让当地土人学会大楚礼仪?”
“学礼仪是后话了。”韩皎解释道:“土人之所以对土司们忠心不二,主要原因就是语言不通,让他们自成一体。即使废土归流成功的地区,当地土人找汉官告状,也要花费钱财找通事转达,钱给的少了或是通事被人收买,土人就会遭到刁难蒙蔽,因为语言不通,他们也不可能往上级提交诉状,最后只能求土司做主,进行内部执法。于此相对的,由于语言不通,一旦土司对朝廷不满,就可以将朝廷发放的物资克扣下来,向土人控诉朝廷的打压,轻而易举引发土人们团结叛乱,可谓祸患无穷。”
其实还有其他问题,比如不让土人熟悉本国文化,这些土人就没法参与大楚的晋升渠道,阶级固化让他们只能在当地土司的管理下,争取各自的地位权利,也就跟土司结成了天然的利益共同体。
只有靠办学,让土人先学汉话,再学汉文化,才能让他们真正变成大楚子民,斩断对土司的依赖。
“先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燕王惊讶地注视韩皎:“若是能让先生早日进入内阁……”
“殿下。”韩皎打断燕王的兴奋,郑重道:“这只是臣一点愚见,您可以把这想法给徐阁老提一提,用或不用,让阁老决定,千万不要强制干预。”
燕王一皱眉,顿时恼火地别过头。
是,所有事都得让徐阁老做主,是不是良策,都得徐阁老说了算!
作者有话要说: 棉花Jing相信老攻不会学坏的!
第76章
韩皎耍了个心眼,他知道提醒决定权在徐阁老手里,会让燕王十分不爽,所以故意这么提醒。
在川贵地区给土人办学,只需要拨银几万两,哪怕师资力量雄厚点,最多十几万两,这可比每年镇守川贵花费的军费省多了。
徐阁老虽然算不得一心为民的好官,倒也不至于故意跟老百姓作对,他这类高官,遵行的办事宗旨是“公私两便”,对于办学这种两全其美的提议,他多半是会采纳的。
但是这老家伙背后往死里说韩皎坏话挑拨离间,此仇不报非君子,韩皎好不容易与燕王单独会面,能捅一刀是一刀,争取让燕王上位后就迫不及待踹开徐阁老。
但是捅刀程度还是要把握好,毕竟燕王现在是个铁头娃,太过不爽的话,直接踹开徐阁老可就完蛋了。
韩皎敷衍地劝慰道:“徐阁老阅历远胜微臣,不论做出何种决定,皆是为殿下安危着想。”
燕王冷哼一声,依旧神色不满:“徐阁老的阅历,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切遵祖制去办,出了岔子也没人能怪罪他,只想着跟父皇耗时间,好让我无功无过的登上储君之位。”
韩皎一时无言以对,虽然对徐阁老这种和稀泥的行政态度不赞同,但听燕王这一说,居然有点明白徐阁老的苦衷了。
可不就是为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嘛。
储君之位不能一直空着,换了以前的朝代,燕王没成年,就该当上太子了,但大楚的祖制有一条有别于其他朝代的要求——嗣君需要有战功在身,才能受封太子。
楚太祖是从外族手里夺回江山的,而外族入主前的汉人朝代,因为不重视军事实力,在经济实力遥遥领先的情况下,被外族灭了,所以大楚开国之初,就明文规定:太子受封前,需建立军功。
大小军功不论,为的是警醒历代君王重视军事实力。
到了燕王这一代,这条祖制已经成了走过场的规矩了。
理论上,军功并不难建,虽然北边鞑子难打些,可南边倭寇一直被楚军吊打,燕王想立军功,去东南沿海地区名将军队里,围观一战就完事了。
问题在于,边防事物,皇帝交给李阁老把关,抗击南倭北虏的将领,都是李阁老的人,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