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交出太子斩首, 以平民愤。
穆公苦战暴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却仍不能平息他们的怒火。
“吾曾数谏于王,王不听臣之言,故为今日之患。然,今以太子出,必造不测之祸。侍诸侯之君,虽有怨者不能怒,遇险宜力救,况事者为王?”穆公将家人聚集在一起,说了这样一番话后,猛地拽出了自己最小的儿子推出门外高喊道。
“此子为太子!”
民众瞬起而发,以乱棍农具加之。很快,年幼的孩子就在殴打中断了气息。
暴民们见“太子”已经断气,厉王又逃去别处不知所踪,王族血脉断绝,也就收了戾气渐渐离去了。
姬宣静躲在门内,捂住自己的脑袋不断听着外面的叫骂声与求饶声,脑海里不断重复着皇宫内兄弟姐妹死于屠刀下的情景,咬死了嘴唇不让自己发出一点声音,泪水已经是成河流出。
穆公忍住丧子之痛,将太子姬宣静伪装成自己的孩子,亲自教导他为君之礼,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明君,振兴王室。
姜王后尚且年幼,但却也明白了些道理。她眼看着自己的幼弟被暴民打死,想要奔出门相救,却被父亲死死拦住。他们是王臣,先国后家,这是他们的宿命。
国不可一日无王,更何况诸侯虎视眈眈,外族更是sao扰不断。穆公与定公两位国相继夜商讨,终于推行出了一个办法——共和
在太子姬宣静成年前,由穆公与定公共同治理朝政,史称“共和行政”。
共和十四年,厉王得知太子已亡的消息,忧思过度,死于彘地。
姬宣静在穆公的保护与教导下逐渐长大,行君子,尊礼法,越来越有明君的模样。穆公与定公都十分满意,暗中将部分朝政放手交给姬宣静进行搭理,竟也是井井有条。
数十载经过,曾经不谙世事的姜王后也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懂礼节知进退,不愧是穆公之女。她比姬宣静要年长一些,但是却不至于像国相夫人一样与他有太多鸿沟。所以平日里开导姬宣静的担子就落到了姜王后的身上。
姬宣静经常与姜王后共同玩耍,可谓是青梅竹马。在多年的相处中,姜王后早已心悦于姬宣静,可国仇家恨以及身为共主的义务一直压在姬宣静的身上,让他根本无暇分心去想什么情爱之事。
穆公自然看出女儿的想法,但他不能左右太子,也就是将来的王的婚事。但为了女儿,他还是大着胆子去问了姬宣静的想法。
姬宣静这时候才终于仔仔细细看清楚了这个幼时的玩伴,此时竟已经是变成了他都不认识的模样,放眼王城,绝对是各个贵族公子竞相追逐的美人。
可他对姜王后没有任何感觉,只当她是姐姐。可看着姜王后眼中闪烁的光芒,再看着穆公脸上的敬畏与心虚,他不由得想起了那一天,替他而死的那个孩子。
为了填补对穆公的亏欠,姬宣静答应了迎娶姜王后的要求。
姬宣静加冠那天,穆公与定公昭告天下,称太子姬宣静仍活着,将要登基。多年前造反的暴民们多少已经老了,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后虽愤怒,但已经没有余力再次发起叛乱了。况且这几年的共和治理稍稍挽回了一些民意,止战后百姓也逐渐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平稳生活。所有人都在观望。百姓信任两位国相,听说太子是由国相亲自教导的,所以也对这个新王有了期待。
当年随厉王一同出逃的厉王后听闻姬宣静登基,也从彘地返回王城,成为了太后。
定公已经年老,在姬宣静登基后没出一年就去世了。姬宣静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祭祀天地,以彰显自己的德行。
一年丧葬无喜事,第二年,姬宣静迎娶穆公之女姜王后。
她不止一次幻想着这一天的到来,当年的那个男孩已经变成了如今英俊威严的天下共主,如此夫君,怎能让她不心动?
可少女之情心动之意却在姬宣静一次次礼貌的克制中被消磨殆尽。她以为姬宣静对她至少也有一些情谊,可姬宣静对她只像是一个尊敬的长辈一样,从不逾矩,虽然会对她笑,但从未有过亲近。
她的王,她的夫君,根本不爱她。姜王后不止一次夜半转醒,她呆愣地望着躺在外间的姬宣静,内心升起了心酸与恨意。他从没和自己同床共枕过,也没有触碰。她独自坐在空旷的王后殿上,第一次有了后悔之意。
不过姜王后很快就释怀了。父亲从小教导她,不妒不嫉,时间一长,她发现自己似乎也不是那么喜欢姬宣静了。至少他还是自己一个人的,他没有后宫,不像他的父王一样荒yIn,他只有自己一个王后。
但很快,她发现,姬宣静变了。
过去的他,一门心思扑在了朝政上,没日没夜地批改奏折,想着各种能利于百姓的法令,致力于复兴王朝。她学识渊博,偶尔也能指点一二。
虽然威严清明,但他没有一点人情味,像一个提线木偶一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姬宣静的眼睛里突然有了光,每次来她这里的时候也不止是谈论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