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西边的小国秦国。
晋国的周边,齐、楚、秦这几个国家里,当时就秦国这块柿子最好捏。
晋国很强大,秦国一开始本来不想和他们刚上的,被欺负也就忍了。
可是忍气吞声以后,晋国还变本加厉,那就忍不了了。
秦宣公四年,秦君恬与晋国宣战,并在两国实力相差较为悬殊的情况下,获得胜利。
晋国:???
于是乎,从秦宣公四年开始,一直到秦穆公四年,秦晋两国都时有交战。
至于最后结果嘛……虽然晋国比较强,但是秦穆公求娶晋献公之女的时候,晋献公同意了,就能大概猜到结果了。
晋献公呢,他虽然是个灭国专业户,雄才大略,但是后期昏庸,想要废长立幼,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想杀,很为人诟病。
晋献公脑子犯浑的时候,秦穆公做了不少事情。
连续三任晋国国君——晋惠公、晋怀公、晋文公——的上位,都有他的扶持在,只可惜,晋国的那几位国君屁股都没歪,以本国利益为重,该坑秦国的时候,管他是姐夫、岳父,都照坑不误。
秦国很气,而且和晋国打了那么些年,发觉中原诸侯国也没他们想象中那么强大,就转而开始图谋东出函谷关,称霸中原。
“秦晋之好”这个著名的典故,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是都能看到的,反正秦国和晋国就没消停过。
要不是晋国后期被非公族的六卿赵、魏、韩三家瓜分,秦国东出绝对不可能那么顺利。
甚至能不能成功崛起都是个问题。
也正是在晋文公重耳,开始领导晋国掌握诸侯国的话语权,阻挡想要北上图谋中原的楚国的晋楚争霸时期,秦国与楚国开始结盟。
秦晋大战的时候,楚国要北上,楚国与晋国相争的时候,秦国也会派人支援。
总之,晋国这个活靶子立在那里一日,秦国和楚国的关系就不会恶化。
现在嘛,楚国和晋国又打起来了,秦国前两年刚出兵帮过楚国。
可是按照秦君赵石现在的关注点,重心早就移到修炼上去了。
秦国的大臣们有些着急。
晋楚相争,秦国怎么能就这么在一边看着呢?
出兵帮帮楚国,难道不香吗?
国君本人是不背怠政这个锅的,那么,能背这个锅的,就只剩下了……
唐无易:???又是我?
好吧,虽然确实是他的锅,但是他的本意绝对不是这样的。
唐无易在秦都雍城是没有外宅的,他住在宫城大郑宫里头。
一群大臣下了朝就气势汹汹地要找唐无易讨要说法——毕竟唐无易又不跟着上朝——要不是领头的是年老有威望的几位庶长,而不是什么公室,都能让人以为他们要逼宫。
那几位庶长胡子都已经花白了,然而唐无易根本就没去记他们的名字,能认出他们还是因为一些代表着身份的饰物。
“仙师啊”,最先开口的是左庶长,“君上已经多日未曾理政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仙师最得君上器重,还望仙师,救救我们秦国吧!”
唐无易差点绷不住自己的表情。
这种暗含讽刺的语气,居然是以说直话闻名的先秦时期的先辈说出来的。
只能说不愧是大秦的四庶长之一,有料啊。
“左庶长言重。贫道不过是方外之人,哪里能左右得了国政呢?”
“仙师左右不了国政,可,却左右得了君上啊!”
就差冲着唐无易的脸上吐唾沫,骂他是妖道了。
唐无易淡定了。
果然是先秦时期的先民,就算是政客,讲话也是直白得刺耳。
只有专门研究说话艺术的人,才能说出委婉又能让人听得进去的话来。
但是他是不慌的。
战国时期,赵国、魏国都曾经压着秦国打,何况是三家分晋前,疆域更为广阔,能调动的兵数更多的晋国?
所以说,只要晋国还在,秦国但凡没开挂,就不要想东出的事了,还是安生自己发展吧。
历史上,未来的秦哀公——也就是现在的太子秦籍——在位的时候那么平庸,甚至是惫懒昏庸,也是有原因的。
唐无易开了先知挂,他不慌,那么现在,就是展现他的说服能力的时候了。
该怎么合理地把他预见的未来告诉给这些人呢?
答案是占卜。
也不用另寻时间,另寻场地,唐无易捏了个掐算的手势,便开算了。
边上一群人看得一愣一愣的,可愣是什么声音都不敢发。
卜筮的场合,一向是庄严的,虽然唐无易现在这场地选的轻易,一点都不庄重,但是他们也得敬着。
要说这掐算啊,唐无易还真会。
虽然有后世的记忆打底,但他还是真的算了一遍才把结论说出来的。
他现在的剧透,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