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复海军一众海寇当中,这般善于陆战的将佐却是不多,何况还如此勇猛,以后可以多加提拔。郑鸿逵回应道“这人我倒是知道,之前原本是漳州的清军绿营,陛下光复漳州后,其人被俘,当时我率舰队进驻漳州补给,却是偶然遇到,见其颇有勇力,便提拔了一二,如今已至把总,名字似是唤作……刘国轩。” 剑指金陵(上)“锃!”郑成功见岸上战斗明军逐渐占据优势,扭转战局,拔出配刃高呼“各部一齐登岸!”旌旗挥舞,鼓声咚咚作响,数以百计的战船靠拢过来,越来越多的明军将士登岸作战,把原本就处于兵力弱势的清军包围起来。“降者不杀!”刘国轩带头高呼,一边又冲锋在前,奋勇拼杀,竟是带着部下接连击溃数百人,把清军阵列冲得散乱不堪,许多清兵见这势头干脆放下武器投降,绿营又不是八旗,抵抗意志并不高,当发现自己陷入对方绝对包围之后,便不再抵抗。剩下的一两千清兵只得收缩于洲上营寨之中,想凭此顽抗,可这般明军反而是不怕了,将船上部分火炮运下来,便是一通炮火猛轰,不到半个时辰,便能将其夷为平地,四面包围的明军叫嚷着冲杀而上,歼灭其部,敌主将被俘。又过了不到半个时辰之后,明军赤红色旗帜便插到了清军在江心洲的营寨之上。见天色将暗,郑成功也不继续西进,命令全军战船依靠江心洲周围布防下锚,而后颇是好奇地召见了今日立下大功的那名把总——刘国轩。细细一问,其人今年竟是不满二十,可谓少年英豪。刘国轩出身福建客家,客家人民风彪悍,清军入关南下中原后,许多福建地区的客家村寨结寨自保,年仅十五六岁的刘国轩由于天生健壮勇力,就曾率领乡民伏击过前来搜刮的绿营小队兵马。后来因家庭变故,被征召为绿营,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竟是一路干到了把总衔,当初朱由榔chao惠之后,兵逼漳州,刘国轩跟随将官反正,留在张家玉部下任职。郑成功受封海军都督,为了整顿郑氏一系余部,在漳州到厦门一带募兵,刘国轩被前往漳州公办的郑鸿逵看中,划归海军辖制。郑成功看着眼前年未及弱冠,但身姿健壮,甲胄加身后,颇为威猛的青年将佐,心中既有欣赏,也有亲切。因为郑成功自己在军中就是最为年轻的那一批,当然,这在光烈朝中倒也不算突兀,因为满朝上下众所周知,这位光烈天子喜欢亲近提拔年轻官员、将佐,身边一派亲信,无论文武,几乎就没几个三十五岁以上的。文官当中,如王夫之、张同敞、张家玉、谢颖等,武将当中,如李定国、郑成功、李来亨、李景兴等,可能是由于天子本人也才二十四五的原因,其人对于这些年轻文武多有亲近。一些文官甚至私下称呼王夫之、张同敞等人为“帝党”,毕竟在过去,明朝中后期的政治生态中,皇帝是很少有所谓亲信的,更多倾向于把太监推出去和文官打擂台,从而达到制衡朝局的作用。故而,天启、崇祯时,那些东林士子天天喊打的“阉党”,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帝党,本身就是天子手中工具罢了,明末不是东汉、晚唐,太监看似权势滔天,但手里根本没有实质权力,一旦离开皇帝,屁都不是。后来崇祯想要对付阉党,哪里需要什么Jing密手段?一道圣旨就搞定了。其实不仅是太监,包括文官在内,明代政治不同于之前的最大特点,就是从秦汉到唐宋时期实质存在的“相权”被完全拆分,终明一朝,除去几个特殊时期外,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存在一个作为政府首脑的“宰相”的。很多人将首辅等同于宰相,其实完全错误,首辅的任命完全出于皇帝个人意志,崇祯在位十七年,居然换了十九任首辅,放在唐宋时期,哪个皇帝敢换十九个宰相?因为宰相,不仅仅是百官之首,而且是可以执行部分皇权的“常务副皇帝”,非得说类似,明朝唯有张居正那种级别才能称为拥有宰相权力。但没有了宰相,又不可能各个皇帝都是朱元璋那般神武,相权依然存在,中后期的皇帝们为了偷懒,就不得不将相权一分为四,把宰相的行政权交给六部,决策权交给内阁,批驳权交给六科,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权利——审议权,皇帝不愿放弃,便只能交给自己的家奴。也就是说,所谓“阉党”,其实就是皇帝在在这一套权力架构中埋的钉子,用来监视分化文官,从而预防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Jing彩!就算朝中出现了权臣,就算文官掌握所有决策权力,哪怕朱由榔下的圣旨内阁都不认,不认就不管用了吗?别说圣旨,就算他朱由榔随便找张废纸写上自己的名字,那也是必须要执行的皇命!故而,光烈朝虽然没有所谓阉党,但文官集团却并没有因此感到兴奋和恣意,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手中的权力,其实还不如当年有阉党的时候呢。因为天子手中的二十万大军,其实就是最管用的“最终否决权”,无论你怎么折腾,都无法越过天子的意见,尤其是还在战争年代,一切以抗清为主,而朱由榔往往不会主动发表意见,他身边聚集提拔起来的新进文武官员,事实上就成为了某种新的“阉党”。郑成功将对方扶起,笑道“壮士此战立有首功,不知想要何赏赐啊?”刘国轩连呼不敢郑成功沉yin片刻,想到自己军中Jing于海战、水战的不少,但唯独缺乏陆战人才Jing锐,不如令其独领一部,建立一支堪战的陆战Jing锐。便沉声道“有功必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