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瞬间,她的心跳几乎骤停。
庆阳府阳城江陵,一甲状元。
陵哥哥,陵哥哥她真的做到了!
突然感到脸颊上一股凉意,杜清圆一抹,她竟然哭了。
周围的人群都在讨论这届的状元。
“哎呦,怎么听着江陵这名儿这么耳熟?”
“嚯,若我记得没错,江陵不就是前任阳城知州江大人的儿子?嘶,上届的乡试仿佛他也是解元!”
“这果然是人比人气死人,我家孩子能中个贡生已经是祖上烧高香了,人家倒好,乡试会试都是第一,这怕是文曲星下凡吧!”
旁边的一个老者抚着他已经花白的胡须,慢悠悠道:“这状元是初选与复选的最终的成绩,就是不知道这小子初选的成绩如何,要是第一,那可就是连中三元呐!”
而千里之外的京城现在已经炸开了锅,所以人都在耳口相传,时隔百年,大夏终于又出现了连中三元的英才!
☆、试题
这连中三元指的是分别在乡试, 会试初选与复选都获得第一名, 即为三元。
但别以为这三元好考,古往今来,史书上科举能连中三元的绝对不超过两手之数, 记得上一次发生考生连中三元的情况已经是在前朝了。
结果呢, 时隔百年,这样的盛况又一次发生!
然而,江陵也绝对当得起天纵奇才这四个字,记得今年复选的题目可是难倒了一大片考生, 其实题目看起来十分简单,就是要你谈一谈国政,能走到这一步的考生, 哪个不是能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国家政治而已,他们能给你写个满满三页纸不带喘气。
然而, 这次要谈的国政却是大夏的立国之本, 科举。
说到这科举,难也不难, 说它不难吧,因为古往今来有太多文人墨客写它了,光是考生脑中的文章就不下五指之数;要说它难,那真是太难了,写科举, 要怎么写,你是夸它呢?还是贬它,夸它,怎么夸,都是老生长谈,光是如何夸出新意就已经足够伤脑筋了。
况且,科举本来就如同走钢索,越往前掉落的人就越多,如果这次复选的题目真的单纯夸科举制度,那基本你是在钢索上淘汰的那一批了。
若说要贬,那就更不能了,大夏以科举立国,科举乃是国之本,你说它不好,脑袋还要不要了?
记得这次复选考试的时候,几位考官就跟看戏似的,看着那些考生急的抓耳挠腮,有趣得紧。
而江陵之所以能被当今圣上点为状元,除去他之前成绩的积累,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他复选的时候所做的那篇策论。
他关于科举的见解可谓让人拍案叫绝!
思路的巧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这次考试的Jing髓其实就在于体察上意,表面上题目是要写你对科举的看法,但究其核心,是要你猜出当今统治者对于科举的看法。
比如说,现在国家奉行的学说是儒家,但为何统治者要要推行儒家,还不是因为儒家学说正合统治者的意思,也符合当时国家的国情,故而儒家学说盛行,可君不见一千年前,当时国家奉行的学说可是法家!
法家这样体系周全,对国家影响深远的学说都能衰落变革,可见没有一种政治是一成不变的。
一种政律的变革都需要底下人的推动,这时,有才且会体察上意的人就十分珍贵了。
大夏以科举立国不假,然,如今的科举选拔已然有许多弊端,一些官员普遍出现实干能力缺乏,空会纸上谈兵的特点,行政效率低下,这样的情况必然不能漠视。
当今本就是不安于稳,主张改革的性子,差的只是一个机会,故而今年的科举才出了这样一个刁钻的题目。
而在这样的当口,江陵的观点却刚好戳中圣上的心口,怎么不让他龙颜大悦?
圣上其实当时就已经激动地想给江陵一个实干的官职了,但是按照惯例,新科状元一般会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职位,不论将来前程如何,总要在翰林院打磨几年的。
几位考官好说歹说,才让圣上收了心思,但这个状元的名头是怎么也跑不了的。
当时殿试江陵获得圣上大肆赞扬的消息也传到京城百姓的耳中。
这一听就更了不得,一般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家里有个孩子能考取进士功名都是祖坟冒青烟了,连中三元?这是想都不敢想的。
而江之源也罕见的对儿子嘘寒问暖,这完全不符合他平时的作风,原来是圣上在得知江陵是江之源的儿子后,又把江之源叫来狠狠夸奖了一顿,说江陵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众大臣也在私下眼红红的羡慕他养了个好儿子。
江之源对于儿子的事一贯不太上心,可这次江陵中了状元让他在圣上和同僚面前大大长脸,他也免不了对江陵和颜悦色。
“陵儿可有什么想要的,尽可以跟为父提!”江之源又开始扮起了好父亲。
江陵对于他的关心丝毫不为触动,只是这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