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感到荣幸。毕竟,他知道的。一开始他差点就被大爷给放弃了,现在林瑜愿意将这一战、堪称是攸关‘国运’的一战交托给他,他又怎么不会为此而感到骄傲。
这时候,他脑子里已经没有了原本对着那两万俘虏的各种规划。大爷说得对,战争一起,他还哪来的时间去关注后方,这万一要是后方起火了,他一条命是小,破坏了大爷的宏图那才是万死不能辞。
而且,就像是大爷说的,他也很好奇这北边的鞑子皇帝听到两万旗人投降了的消息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反正,绝对不会是为了这两万旗人活下来而感到庆幸。
张忠离开后留下的一万原本的流民如今的兵士,这些人还没有经过更多的训练,需要林瑜在这一段时间里抓紧机会训练出来。
林瑜带着几个参谋看了看相比于他们看习惯了的队列相比稀松的规矩和站姿,不甚满意的转身走了。
他让张忠留下一万而不是尽数带走,并不是为了削减他的兵力,相反是在减轻他的负担。因为林瑜他们手中的Jing兵和这些之前还拿着锄头的流民之间的差距太大了。
历史上农民起义能够像滚雪球一样滚起来,这种法则对他们却不是很适用。
武器不适用就不说了,严苛的军纪就很难是这些流民所能够习惯的。现在,在丰厚饷银以及能够吃饱的吸引之下,他们能够安分的听话。可是,这样的兵士一旦上了战场,就和朝廷的兵士一样,一旦遭受一定的伤亡就容易引起哗变,从而对原本的Jing兵也会形成一定的冲击。
就算在Jing兵的镇压之下,这样的哗变可能刚开始就被扑灭,但是这种事情对整个军队拖后腿的效果可以说是相当的明显。
尤其对本身就面对着来自江西的巨大压力的张忠来说,任何影响到这一战的不安定因素都是需要被铲除。弹药粮草的充足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这些容易拖后腿的流民们。
所以,他分担掉一万,正好在屯兵嘉兴府的这段时间训练一下,北上的时候也能用上。
为了消化这一万的流民,林瑜特别针对他们定了奖惩规矩。凡是在训练中出色的,就能被正规军吸收、安排,只要能跟得上正规军的训练强度,就能一直待下去。
就像之前参谋对着江千户他们介绍的那样,正规军的待遇是整个军队最好的,同时训练强度也是最大的。他们需要掌握的技术并不能算难,想要在现今的条件下训练出一个神射手是不容易,但是大多数的兵士只要他们做到整齐就行了。剩下的,密集的子弹会解决一切。
当然,难的就是一个整齐。想要将这一万人变得和三千Jing兵那样如臂指使,还有的磨。
无论有没有的磨,现在最关键的就是兴化战场,可以说整个国中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里。
这在后世被称为国运一战、也是以少胜多的经典一战给张忠的身上堆了一层厚厚的光环,而做出这样的攻略的林瑜身上,则早就已经封无可封了。
他算无遗策的名声早就已经赛过戏说中的诸葛亮,尽管后世有些满遗总是孜孜不倦地‘科普’所谓的算无遗策只是有人给他漏了消息,当时的漕运就很有嫌疑等等。但是,大势之下,这些人的嘴炮也就留着自己欣赏欣赏,偶尔吸引一些西方反中者的目光罢了。
这一战之所以被抬高到国运的地步,是以为这一战是林瑜的汉军第一次面对来自满伪政府的全面反扑。所动用的兵力更是整整五万之数,消耗了整个江西省百姓的生计。按照后世史学家的研究,当时要不是王子腾在山西牵制住了伪政府的一部分Jing力,林瑜又坐镇嘉兴,张忠要面临的压力将远远不止这个数。
如果这一战败了,林瑜的北进攻略不能说完全破产,但也要延后数年。但是,如果这一战胜了,整个江南地区就只剩下湖南一块骨头。朝廷的钱袋子漏了个彻底,国力大衰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相信庙堂内外能看得清这一点的聪明人还挺多的,所以说,整个国中的人都在注视着这一战并不是夸张。相信此战胜利之后,林瑜北进拿下江宁,就会陆陆续续有很多有识之士前来投效。对北面的朝廷来说,世人对其的信心也会降低。
阿尔哈图在接到命令的时候就点齐了将士整整五万,开赴福建。他深知自己身上背负着什么,这一场只能胜利,不能失败。
两个同样只允许自己胜利的人在兴化府相遇了,确切的来说,阿尔哈图的五万大军终于赶到了兴化。
张忠才不会傻傻地放弃自己的主场优势,整个兴化府的城墙经过这半年来的修葺已经和以前完全两样了。多亏了北州那边送来的新型水泥以及打造出来的专用于浇筑城墙的钢筋。
这个被命名为钢筋混凝土的东西经过试验,就算是火力最强的炮弹,想要完全攻破也需要对着一个地方点射,这样也只是打出一个洞出来。仗着水泥的快干性,一晚上也就能恢复如初了。
而能在这样的城墙上打出洞来的火炮还有弹药,同样被北州送去了兴化,被装备到了这一座的城墙上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