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过这诗。
她犹豫是因为她不知道自己的具体水平是怎样的,不知道自己的名次杨家有没有插手,如果他们插手了自己却表现得很差,那么后果是什么她也不知道,总归不会好就是了。
在别人眼里她只是在构思诗作,也暗暗等着“他”开口。在不认识的人跟杨家之间,苏檀清也不用摇摆很久。
终究文天祥的《御赐琼林宴恭和诗》还是念了出来:“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颜。云呈五色符旗盖,露立千官杂佩环。燕席巧临牛女节,鸾章光映壁奎间。献诗陈雅愚臣事,况见赓歌气象还。”
知道她位次内情的人也只是诧异了一会,随即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有人擅诗有人擅词,有人擅文。总不能她的文章文笔差就断定她不会写诗。
皇帝对这个位次难定,还得自己亲自拍板定的人还是有印象的。听见苏檀清的诗也就随口说了个“好”,此事就算就此定论了。
皇帝对苏檀清的气质还是挺满意的,虽然年纪小,但比宴中的不少人都沉稳。况且宠辱不惊的态度也让皇帝满意。【不愧是朕青眼的人。】
琼林宴的事在苏檀清眼里只是小事,只是第一次拿别人的文章诗作来用有些纠结,不过既然不同时空,说是无主之物也说得过去了。
最让她头疼的事了解了庶吉士这个职位后的烦恼,感觉自己被坑了。但也只是产生又要继续读书的哀叹,却生不起别的情绪。
庶吉士,亦称庶常。专隶于翰林院,选进士之长于文学及书法者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这根本就不是闲职,忙得很好吗?皇帝用到你就要及时做好工作,不用你你也要继续读书。
庶吉士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编修。另外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称为“选馆”。
也就说苏檀清其实被杨阁老绕进去了,她就是考了三甲,以她的年纪跟书法其实就能选庶吉士了。
现在考了二甲传胪,除了引人注目之外,对苏檀清本来的目标全无作用,反而更有可能不能弄个闲职了。
翰林为朝廷储材之地。“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故此庶吉士号称“储相”,能成为庶吉士的都有机会平步青云。
所以说杨阁老其实还是建议苏檀清走了青云路,不过他也没乱说,庶吉士是还要再考的,苏檀清表现得合适的话还是有可能留任翰林院的。
庶吉士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散馆”。
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留馆”。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
不过,周朝觉得进士们尚且稚嫩,除了留任翰林院的,其他人全部要去地方了解民生,没有留在都城直任六部的可能。
苏檀清还是被老狐狸绕进去了,就像苏檀清本想拿到了大学文凭可以回家吃公粮了,杨阁老说怎么也要找个职位。
于是苏檀清真的觉得庶吉士不错就考去那了,结果才发现那是高级官员进修班,三年后还是要再考的,考不过就得去地方任职。
就算是为了留下来,苏檀清也得在三年里让自己的各项能力都充实起来。
就算这样,留在翰林院也还有许多选择,可以平步青云,也可以一直留在翰林院,最后变成教习、学究之类的。
虽然好像又有些被坑了,但苏檀清却没有任何不满。杨阁老的用意大概是给苏檀清三年时间,让苏檀清充分了解这个官场、这个阶级,然后再做打算吧?
在他眼里苏檀清还是太嫩,也对这个世界不够了解才会做出这种选择,杨阁老也是为了让苏檀清日后不后悔。
他没有违背苏檀清的意愿,只是稍稍误导了她。苏檀清不但怪不起来,还觉得他用心良苦,所以说老狐狸就是老狐狸,想跟他斗还嫩着呢。
不过苏檀清很快就考虑不到这些事了。因为她发现自己似乎到哪里都要被孤立,现在她又隐隐被这群新进庶吉士孤立了。
本来她是黑马还不至于这么明显地孤立,但是总是不参加他们的宴饮就显得不合群了,没有交集哪里会有机会改变对她的印象,而且谁都不想拿热脸贴冷板凳,苏檀清就越发“高冷”了。
不过这也不能怪苏檀清,谁叫他们宴饮都是跑到青楼去?苏檀清现在怎么可能跟他们一起去?
但是苏檀清也算是习惯了,并不是很在意,总归她一直走自己的路做自己要做的事就好。
不过她需要应对的还有一个人——杨悯晔,杨悯晔现在的心情很复杂,终于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但是这个小伙伴又是自己妹妹的“未来”夫婿,不找点麻烦不甘心……
于是他打着考校的名头,决定看看苏檀清到底是怎样的人,要是真不错就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