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公婆觉得夫人既与随姐儿的母亲亲厚,那她对随姐儿自然也会与别个不同。
若是随姐儿嫁到了她们家,那么她家就有与别家争抢宗族差事的一拼之力了。
如今她们见一切果如她们所料,她儿媳凭借着与夫人的关系拿下了这门差事,她们家在族内的地位也因此上升后,自然心满意足。
至于其他在京内的李氏族人纵使有些不满,可看在老太君的面子上也不敢说些什么。
那些族人们只好对随姐儿的婆婆说些酸话。
随姐儿的婆婆也是个通透的性子,她自知自家已经得了好处,自然不会和那些族人们争辩。
无论族人们说什么,她都只低着头不说话。
长此以往下去,那些族人们也觉得没意思,便也不说了。
自随姐儿帮着魏若处理族中事务后,就常带着丫鬟们来安国公府理事,她和老太君、老夫人以及魏若等人的关系也越发的亲近了起来。
老太君和老夫人以及魏若等人也时常补贴她些东西。
随姐儿婆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随姐儿的婆母知道她们家之所以有此机缘,全赖魏若和王芳的关系,且随姐儿的父亲彼时已经取中了进士,她弟弟读书也很有资质。
因此随姐儿的婆婆并不像一般妇人那样防着儿媳的娘家,反而经常打发下人往王芳家送东西。
王芳也是个知事的性子,随姐儿的婆婆打发人送银钱她并不肯接,可要是送些吃食或是书籍之类的东西,她就肯接了。
随姐儿的婆家也因此更高看王芳一眼了。
两家的长辈都是知理的性子,且两家的子孙也都是踏实肯干的性子,这日子自然越过越好。
老太君和老夫人等人眼看着王芳家和李浩新家就这么起来了,自然心中感慨。
老太君就对魏若道:“可见这日子是人过出来了,这些事咱们以后要说与晚辈听,让他们知道就算日子再苦,只要家里人都明白事理,踏实肯干,这日子总会过起来的。”
魏若也深以为然。
她自嫁到安国公府后,看到了不少人家的悲欢离合。
那些能把日子过好的人家,无一不是明白事理且踏实的人家。
而那些过不好日子的人家,则各有各的缺点。
魏若便把她的这些感悟记了下来,预备着以后说与子孙知道。
李浩淼在无意间看到魏若写的这些人情道理后,就说这其中有些道理可以写到李氏的家规中,以备后人警戒。
写家规这样的事情,在家族中一向都是男人的职责,魏若自也不理会这些事,只让李浩淼自己去和族老们商量。
李浩淼自己在书房写了半响,随后又拿着他写好的东西去了老太君那里。
老太君见他补充的这几条家规都是合情合理且又与家族有利的,自然十分的支持他将这几条添进现有的家规里。
自此,李氏家规在李浩淼和魏若这一代,就又新增了几条家规。
这些家规也对后世的李氏子孙们影响甚远,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第97章
且说随姐儿和李中阮的婚事定下后不久,平宁公主的婚事便也定下了。
平宁公主的婚事说起来也算是一波三折。
一开始她并没有取中唐元郎,及至京郊遇险时方才发现,男子的担当比之容貌更加重要。
她虽还未到对唐元郎芳心暗许的地步,可在贵妃试探性的问起,要不要让唐元郎做她的驸马时,平宁公主竟罕见的沉默了。
平宁公主觉得唐元郎的长相其实并不符合自己的审美,可当她想起在山谷,唐元郎那沉默却坚毅的背影时,又鬼使神差的点了点头。
贵妃见女儿听话,心中十分的喜欢。
平宁公主见母亲面含笑意的看着自己,略有些不好意思。
她掩饰般的对母亲道:“那要说好了,等成了亲,他得每天陪我跑马射箭。”
贵妃听到她如孩子般天真的话语,笑的不行。
等启和帝晚上过来时,她就把平宁公主说的话告诉了启和帝。
启和帝也觉得好笑。
“这个孩子,等真成婚了哪里能整日里骑马射箭。”启和帝摇头笑道。
贵妃闻言就道:“她现在才多大,哪里懂得那么多东西。不过平宁既同意了,那唐家那里怎么说?”
启和帝想了想道:“我已经下旨让唐元郎的父亲进京了,估摸着他大概十一月底就能进京了,等他进京后我们再下旨吧。”
贵妃含笑应是。
此事虽说暂时不能声张,但贵妃还是没能按耐住心里的喜悦之情。
等魏若和秦老夫人进宫时,她就将此事告诉了两人。
秦老夫人和魏若闻言果然很高兴。
秦老夫人早已听魏若说了杨世成和唐元郎的品性,她经的事多了,自然明白如唐元郎这样的男子才是真正值得托付终身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