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非但没有对百姓的避而不谈感到不满,在当地更是礼贤下士,重用土著和前朝遗民,更令官兵不入民户、分银不取、治安严谨。
一段时间以后,在康亲王军队的管理下,台湾岛的众多寨子里颇有达到路不拾遗的程度。这种安全感让普通的老百姓们以极快的速度敞开心扉,更不用提贴在一个个城池大门上的圣旨,上面提到台湾岛的汉民不用剃发,流传速度之广,速度之快,不出一月剩下的民寨或是城池也是高举白旗投降,毫无再战的打算。
郑经留下的水师也有不少举旗投降的,有幕僚提出应先关押后再处置,而康亲王却是毫无关押囚禁的打算。
他和幕僚们商量以后,将郑经水师原来的普通士兵打散分别安排到军队中潜移默化,其他的为官或者将领则被送到鄂尔多身边,负责水利工程的建设。
除去几个刺头,很快大部分平民出身的士兵就习惯了在清朝水师里的生活,有些甚至起了剃头的心思。康亲王对此很是满意,心里越发赞同康熙的主意,写奏折更是大吹特吹,彩虹屁拍得足足的!
康熙仔细瞅了瞅,都不好意思看下去了——这古人拍起马屁起来更让人寒毛直竖。他越看越式无语,最后直接塞给站在一边的梁九功吐糟:“康亲王这马屁技术,朕瞧着你都可以朝他学学了!”
梁九功瞥了一眼,就差点噗嗤笑出声。他强憋着笑容,肩膀一抽一抽的:“皇上,奴才学疏才浅,只怕是学不会康亲王的本事!”
康熙甩了个大白眼,倒是没接着说笑,只是沉思片刻。
老实说,他没有想到,在台湾岛上解除剃发令后,居然有汉人为了和清军一致而决定剃发……这显然打破了康熙的思路。要知道康熙想的更是将台湾作为一个测试地,等成功之后,逐渐内陆也可以消除剃发令的存在。
毕竟光着脑门子……真的特别丑。
等等……只怕这些个是软骨头,想要剃发来讨好上峰,想到这里康熙掂量片刻,回信吩咐康亲王若是有人自愿也可以,但无需表彰或是强迫。
紧接着,就是派人前往广州府随船只前往远洋,和送往台湾的第二批人才选拔了!
康熙陷入沉思,随船只前往远洋的人选康熙一开始就已经选定了人选,打算使纳兰性德前往。纳兰性德随着董含双上了不少课,甚至在外国语言上的能力远超诸人,现在可以说多国的流利语言,派遣他前往远洋寻找各种人才和书籍送回内陆显然是最佳人选。
反倒是前往台湾的人,康熙在李光地、张玉书、徐乾学三个名字上反复酌量思考。从两位王爷到鄂尔多,现在派去台湾岛的均是满人,第二批过去显然是一批汉人文臣,顺带驯化当地土著才是。
偏偏这三人才智能力都极为出挑,先前做事也很得康熙的满意,放在一起不免令康熙颇有些犹豫不决。
从政治倾向来看,李光地和索额图的关系更为亲密,而徐乾学则更亲近明珠,这样想来,反而是张玉书更为合适。他性情温和不喜与人冲突,修过明史才气出众,更重要的是他辅佐靳辅一同治理黄河素有成效,这一回去恰好能够协助鄂尔多修建水库。
敲定好带队的人选,其次就是这一轮前往的人员名单。康熙拉出第一批单子,仔细查阅着上面的名字,一眼就看到一个令他挑了挑眉的名字。
贾琏排在第一位。
果不其然,康熙往下看去,密密麻麻的名字中竟然在中央学堂学习的那些个宗室或是官宦子弟一个都没!
眼见着去台湾就是吃苦的公子哥们,自然不愿意成为那泥腿子,要知道中央学堂毕业康熙可是承诺可以成为府县的低级官员,这起码是入仕!
康熙冷笑一声,只宣林如海进宫吩咐他再去中央学堂,让学生提交职业意向表。
“既然他们这么想入仕,而不想要为国出力,那朕也不能为难他们。”
康熙面对林如海满头的问号只是笑眯眯的说道,“林爱卿只需要去印刷房做一些单子,让学生在里面打钩确定自己未来的去向,然后再因材施教。”
第一百三十六章 康熙二十年
可是皇上您说的因材施教听起来让人汗毛直竖?
林如海面无表情的瞧着康熙好一会,见康熙笑眯眯的丝毫没有放弃的打算, 只好取了单子匆匆离开。
这单子发给众人, 林如海还依着康熙的话语给了众多学子一番考虑时间,令他们与家人商量后七天内上交。
只见单子上写的是清清楚楚, 从到江南各处任职府知事、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到留驻京城入六部做笔帖式、太常寺汉赞礼郎、鸿胪寺主薄等等简直把朝廷大部分的七品官职包含在内。
在单子的最后还有两个陌生选项:广州府海运司官员、台湾府和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官员。
这顿时在整个京城内引起了关注!就连出版社的京城报纸上也一连数日在头条刊登这一内容, 吸引了京城民众的强烈瞩目。
荣国府自然也不会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