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太皇太后的名义发难,这无疑是触到了她的底线。
“走,扶我瞧瞧去。”
攸宁搀扶太后走到德妃的车驾旁,原本围着的宫女太监们纷纷避让开。
德妃双目紧闭,脸上全无血色地倒在马车里。珍珍看着倒还颇为镇定,正跪在她身旁用一方帕子擦她头上的冷汗。
她见太后亲自前来探望,惶恐地要起来行礼。
太后朝她一摆手,“算了,你护着德妃就是,喊太医了吗?”
珍珍说:“蒙太后关心,秋华已经去请太医了。”
太后又问:“怎么突然就晕了?”
珍珍为难地咬了咬唇:“许是姐姐身上不舒服,这才突然昏倒的。”
珍珍说得真诚,若不是太后已经听攸宁说了前因后果,她真会信以为真。
太后正要问是不是同皇贵妃有关,秋华领着太医来了,太后便先让太医给德妃把脉。
太医一来,所有的话都聚焦在了“有喜”二字。
恰好皇贵妃姗姗来迟,她能面对的只有她最讨厌的女人再度有喜,和太后的怒火与不快。
当朝中再度以皇贵妃统领后宫有功、协办丧仪有功请立皇后被提及时,太后先是不高兴地吩咐:“让皇贵妃先静静心吧,还在丧中,哪里急这些。”
可康熙太熟悉德妃,又或者德妃从一开始就没有要瞒康熙。他很快就知道德妃在这其中的故意,他当即给了德妃两天脸色。
无他,比起德妃耍心眼阻碍皇贵妃立后,他更不明白德妃为何情愿拿自己身体做赌注也不愿意和他说说心里话。
可康熙甩了两天脸就发现,德妃这胎是真的不大好,丧礼加那一夜守夜留下的疲惫让她伤了胎气。
于是再一通眼泪,无数碗安胎药后,不高兴的人就成了德妃。
康熙爷心情不好就见不得珍珍和阿灵阿恩爱幸福,他就硬拆了珍二这对鸳鸯,非让珍珍每天都要进园子哄德妃高兴。
珍珍作为那个旁观者,决定全程闭麦,由着姐姐去,且她知道姐姐做了多年的宠妃,会有分寸地拿捏这当中的尺度。
就是辛苦她送了阿灵阿出京,在担心受怕之余,还得在畅春园看中年“夫妇”矫情。
好累,真的好累。
她每天都在看戏的情绪里,数着阿灵阿走到了哪,见到了年幼的大喇嘛没有。
两个月后,当借着七公主生辰,德妃和康熙终于坐在一起用饭的那天,青海终于寄来了阿灵阿的奏报:
急报:大喇嘛进京队伍遇袭。
可这封信愣是没说结果,比如死了没?谁动的手?
第191章?
康熙顿了下,反反复复翻着这张简单的纸,最后一拍桌子吼道:“死阿灵阿!怎么不写完!!”
然后他抓着这张奏折,也不给女儿过生日了,直接就回清溪书屋找大臣们骂阿灵阿,哦,顺带讨论下解决方案。
可讨论了半日完全没有思路,康熙当天连觉都没有睡好,这才换来了德妃亲自去清溪书屋宽慰他几句。
这大约,是这些天唯一可以算好事的消息。
…
那边皇阿玛和额娘暂时议和,四阿哥胤禛闲来无事像个小尾巴一样跟着珍珍去了一次适安园。
适安园里,李念原正在准备自己的高考冲刺。
受太皇太后丧期影响,康熙三十年的恩科延期一个月,他多了一个月的时间能够备考。
可李念原一点也不高兴,他抬头看见珍珍回府问:“你姐姐好点了?”
“宫里有事。”
珍珍简短的回了一句就不再说话,李念原心知肚明,这有事基本都是军事,如今前线紧张,这一科的会试都不那么引人注目。
“我觉得读这些也没用!”
李念原把书本往地上一摔说:“你看看阿灵阿说走就走,立马就为国建功立业,我在这儿读这些经史子集又不实用。”
胤禛冒了个头说:“李老爷怎么这么说话呢?”
李念原见是四阿哥,激动地热了盈眶:“四阿哥怎么来了?想吃什么?我找人给您做!”
李念原每回见胤禛都是如此,胤禛也习惯了,而且他也颇好口腹之欲,所以跟着李念原有好吃的,是他根深蒂固地想法。
李念原大概浑然不知,他在这群人心里立足,主要靠那张老饕餮的嘴。
不一会儿,李念原那儿就让厨娘做上了春日宴,让四阿哥可以好好吃上一顿。
胤禛举着一块桃花糕,平日里小嘴一张一口一个的人,这回却举了半天也没吃下去。
珍珍拍了拍他的肩膀问:“四阿哥,怎么了?”
胤禛已经是十四岁的孩子,在古代这个年纪,有些人甚至是连儿子都有了的。(比如胤禛他爹康熙)
胤禛是宫里长大的孩子,更是早熟,珍珍早就不能像他还是个rou团子时那样揉搓他的rou脸蛋问他什么心事了。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