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拨也比较好。”
赵秉忠看着崔景荣在周嘉谟跟前也不气馁,不禁就感到自己还有太远的路要走。每次老部堂抓他去对那些前辈,他都是心有余悸,不敢据理力争也不敢犯颜直怼。
朱由校考虑一下说:“封爵之事待下次的小朝会再议,调拨官员之事也留待下次的小朝会再议。今天先把迁徙百姓的事情定下来。从哪里迁、具体怎么迁,是不是沿用四丁抽二之旧策。”
一番讨论之后,小朝会决定采用成熟的四丁抽二的移民旧策,在户部核查了要移民的各县人口黄册后,就派给各省立即执行。
因为迁徙之事涉及到太多的县,所以周嘉谟作为吏部尚书建议朝廷,取消对地方官员考核中的人口孳生这项指标,用迁徙出去多少百姓、占剩余人口的比例来替代。
周嘉谟的这项提议,虽在这次小朝会的议题之外,也立即获得了通过。
随着各县迁徙人口数量下达的同时,官员随着调派去几个新布政司也成为定论。移民比例成为考核地方官员的执政能力的新指标,一时间各地都非常重视移民之事了。
到了秋天的时候,延安府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成功将飞蝗控制在了本府一境。收到延安府的临近几府,没有被飞蝗影响了秋收的报告后,朱由校才把提溜了三个月的心放回了肚子里。
与此同时,陕西各地官员纷纷将自己管辖区域,出现大小不等旱灾、虽极力抗旱、没有造成明显歉收的奏折,也如雪片一般飞到京师。
徐光启在小朝会上提出建议:“陛下,陕西今年飞蝗成灾只涉及延安府。但臣考据了千余年飞蝗成灾年份的所有地方志。有飞蝗大面积成灾的前一两年,通常会略略呈现出偏小规模的旱灾。在飞蝗形成之后,往往会连续两、三年以上的、甚至持续更久的大旱。
臣根据这些经验总结,建议将除了渭河、泾河等水流量比较大的流域外的百姓,就是今年已经因降雨不足出现旱情、且耕地不能得到附近河流有效灌溉的县府,将这些县府的百姓即时、主动地向外迁徙,可以避免在遭遇持续旱灾的情况,因歉收出现大量流民的。
同时臣认为,现在已经进秋,再把陕西百姓往辽东、朝鲜迁徙,不仅会因迁徙路途艰难、越走越冷出现生病、死亡等意外,还会因为冬天到辽东难安顿,出现更多的死亡。
因此臣建议将陕西百姓加快迁徙出境,目的地是去南方。最好能在山东乘船去新元省。”
徐光启做了多年的工部侍郎,他的Jing力主要投注在做实事上,甚少在小朝会上参与民政方面的事情。但他只要开口,就是拿数据和实例来说话的。他这一席话立即就将所有人的心弦绷紧了。
是啊,连续的干旱才会出现蝗灾。歉收后的流民,会把没出现旱灾的府、省也冲击的失去秩序。
朱由校立即拍板:“徐卿言之有理。反正陕西这几年也在往外迁徙百姓,今冬就不要停歇了。把平凉府、凤翔府的百姓优先迁到新元甚至吕宋去。吕宋四季温暖,一年三熟,甚至迁徙去琼州,也是一年三熟之地。总好过接下来的几年,朝廷要不停地赈济陕西。”
黄克缵叹道:“这几年要不是有番薯等,怕陕西今年就要出流民了。”
李起元站起来说道:“陛下,今年江苏、河南丰收,津门之地稻谷收成尤其喜人,可略略补上常平仓补从榆林卫调拨的粮食。”
“两湖两广呢?湖广熟,天下足。”
见天子问起湖广,李起元就回答道:“陛下,两广两湖是一年两熟,上一季的收成很好,这第二季的收成还要再等一个月才有结果。”
朱由校扶额,“朕这些日子忙晕头了。朝政只能有赖各位卿家了。”
叶向高笑着拱手,“臣恭喜陛下。”
其他人也跟着想天子道喜。
虽帝后年轻,太子又肥壮聪明,但是天子多生几个儿子,对朝臣和百姓来说都是值得庆祝的喜事。
朱由校在说了几句“同喜”后,留了群臣一起用膳。
皇后上次有妊就是中秋节筵席后,由进宫领宴的各家诰命夫人传出来的。那次是已经显怀了。这次却是因为筵席间人多、气味糟杂引起孕吐,才被众诰命们知晓再度有妊,。
天子不往外公布皇后再度有妊之事,臣子们就当没这回事儿。从那以后,天子就经常在小朝会的议题不紧张的时候,把太子带到养心殿来,抱在怀里与朝臣们一起议事。经常见到太子的重臣,都恨不能自家儿孙也是太子这么康健。
可是皇后一反上次没什么过分的孕吐反应,这次是吃什么吐什么,连天子熬的白粥都不管用了。偏皇后吐的时候给太子看到了,太子抱着皇后哭得不撒手,朱由校连着几日都在坤宁宫里哄太子了。
不到两岁的孩子知道心疼亲娘,当爹的除了哄他,还能做什么呢!
天启帝算是朝臣眼里这几十年来最勤政的皇帝了,而且在国事上也大有作为。特殊情况下,才疏忽了一些事情。一顿美食再说说笑笑,关系更是融洽,群臣同心要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