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不提及,反而是道:“不管陈余是真心假意,汉王您都不能交出张耳。一来这张耳与您有旧,早年您曾在他家中,一同饮食起居,交情人尽皆知;而张耳本人也交游广泛,所以项羽分封之时,多有为张耳说好话的,他得以做了常山王。现在张耳来投奔您,是认为您为人最宽厚义气,能照拂保护他。若是交出张耳,不但使汉王身边旧臣心寒,也叫天下有识之士不敢来投。”
刘邦笑道:“瞧子房兄你说的,真是吓人——我只是跟你聊聊天,并没有想要把张耳送出去……况且陈余那小子我还不知道吗?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他就没个满足——走走,我们去看看韩信将军怎么谋划的。”
韩信可没空闲聊天。
他扎扎实实走访了一遍太行山北口,默记着能用的地形。
赵兵有二十万之众,他与刘邦合起来也不足十万人马,更何况,他所率领的这五万人马,算不得真正的兵。此前定魏之战,乃是以多胜少,士卒并没有经过真正的杀戮。
就在这种形式下,韩信探访到了一则很糟糕的消息。
陈余手下有个谋士,给他出了一则不错的计谋——这计谋,对于陈余而言是妙计,对于韩信而言就是坏事儿了。
这个谋士叫李左车,说起身世来,也是厉害——他祖父是李牧。
李牧,那可是与白起、廉颇、王翦并称的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在战国末年,曾经有过“李牧死,赵国亡”的说法。可见李牧的能耐。
而李左车作为李牧的孙子,也继承了祖上的足智多谋,更对兵法有研究。
李左车得知秦汉联军将要攻来的消息后,深思熟虑,对陈余谏言道:“秦汉联军到我们的地盘来作战,距离他们的粮草大营千里之遥,士卒疲敝,且有粮草不继之忧。而我们占据地利,井陉此处山谷狭窄而又绵长,车马不能并行,是易守难攻的地方。只要我们坚守不出,就是拖也能把他们拖垮了。”
李左车也请求三万兵马,从小道冲出,截断秦汉联军的粮草输送。
韩信探知李左车的计划后,俊秀的眉头拢起来,半夜不曾散开。
李左车所言都是实情。
若是赵军坚守不出,断他粮道,那么这一仗不必打他已是输了。
第144章
对于李左车的提议, 陈余在两可之间。
一方面, 陈余自己也懂兵法,知道李左车所说,乃是稳重的行事方法, 可保万无一失。而另一方面,这种坚守不出的打法又让陈余觉得很憋屈, 他想象中, 该是主动出击, 生擒张耳,割其头颅才是。
就在陈余犹豫之时,赵军却探得秦汉联军的消息,秦军只留了一万在赵地,剩余四万人马都调回了咸阳;而汉军却也只留了一万在赵地,余者由刘邦亲自率领,东进前往荥阳,要抢占敖仓。
陈余大喜,于是否决了李左车的提议, 决定主动出战。
李左车劝告道:“大战在即, 秦兵怎么忽然调回,汉军又怎么突然东进?成安君, 谨防其中有诈啊!”
陈余道:“那秦王一共不过五万人马, 怎么肯都让一个将军掌控了?他现在调回大部队去,才是正常的。秦军一撤走,汉军肯定不干——凭什么他们出大头来打这一仗呢?自然就东进, 毕竟抵御楚军,才是汉军的首要任务。更何况我们探得的消息你也知道,秦军已西退至河东郡,汉军已快到荥阳,此时开战,就算他们大军回防也来不及了。”
陈余自己Jing通兵法,此前作战几乎没有败绩,又性情高傲,便对李左车的建议不以为然。
李左车不放弃,最后劝了一次,道:“如今秦汉联军,只剩了两万人马在此——那张耳明知成安君您恨他入骨,却还留在这里,甚至他儿子张敖也留在这么危险的地方。成安君,其中必然有诈啊!”
陈余不耐烦道:“难道只有你懂得兵法吗?‘十倍围之,五倍攻之’,如今我们二十万对两万,不主动出击岂不贻笑大方?更何况这是我与张耳那老匹夫之间的恩怨,你又知道什么?”
李左车叹息而出。
这自然都是韩信的计谋。
井陉易守难攻,赵军粮草充足,秦兵与汉兵却要千里输送粮草。
如果要赢,唯一的办法就是引得陈余主动出击。
而要让陈余主动出战,首先要减少秦汉联军的兵力,让陈余没有顾虑。
所以有了秦兵四万回调咸阳,这并非来自胡亥的命令,而是韩信的诱敌之策。
打消了陈余的顾虑之后,要让他主动出击,再没有比张耳更好的饵料了。
所以这次出战,韩信对刘邦唯一的要求,便是留下张耳。
四万秦兵回撤咸阳,刘邦也不是吃亏的人,当即便领兵要赶往荥阳,阻止项羽西进。
听闻韩信要求留下张耳,刘邦大喜。
他正愁怎么抛了张耳这烫手山药呢——那陈余就跟个疯子一样,二十万大军只盯着张耳。
偏偏张耳又投奔了他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