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因此杀了许多不遵圣旨的百姓。
最后,大多数人被捆绑着去填山西。
贾代善如今镇守西北,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件一直困扰着这朝廷,也困扰着百姓的事情,这时好事儿,应该支持。
这是诸如武将,再有有见识的文官,像是杜家,张家,都有这份见识。
只是他们张口就会被人攻击。
说他们这是帮亲不帮理,并且有人当面啐他们:不尊朱子,不配为读书人。
张大老爷据理力争:“亚圣孟子曾说过,食色性也……”
顾首辅顿时得意:“张大人可记得,太~祖爷把这位亚圣赶出了孔庙?”
张大老爷逼问:“太~祖爷主持科举考试,那一次试题超越了四书?”
一百多年来,读书人一直读孟子,考孟子,就是朱子本人也读孟子。
之后,朝堂上书袋齐出,吐沫横飞。
文官喷武官:存天理,灭人欲。
武官就说:人都死绝了,边关空虚,无兵可征调。
瓦刺鞑靼入侵,犹入无人之境,那时候,你对瓦刺鞑靼讲朱子去吧?
文官说:人立天地间,不能没节气。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武官怼:保家卫国,寸土必争,此乃节气!
……人多兵多,兵多抢多……
文官:人再多,不读书不明理,无廉耻,也是枉然。
武官:人都死了,还读个屁啊?土埋脖子,谁还管什么礼义廉耻?
然后回到饿死与失节谁大谁小,转着圈子吵来吵去。
谁也说服不了谁。
武官气势汹汹,他们必须要争啊。
大月立国之初,四海征战,许多将官兵卒都是光棍儿。
太~祖爷为了安定军心,就跟贾代善一般主张:这家死了女人,那家死了男人,大家凑一凑呗。
男主外女主内,继续过日子呗。
故而,现如今许多武将家里的老祖宗,都是二婚头。
按照顾首辅的意思,当初老祖宗都该饿死,他们都不该存在?
骂他们莽夫也罢了,骂祖宗,绝对不能忍。
必须跟顾首辅代表的文官清流怼到底。
乾元帝私心很赞赏贾代善的主张,只是朝堂上文武百官的意见也不能一棒子打死。
他想要采纳贾代善主张,又要让文武两班心服口服。
至少是少数服从多数。
乾元帝给十三使眼色,让他给张大老爷帮忙。
十三在朝堂是比较超越洒脱的存在。
他得到乾元帝暗示,知道四哥需要壮大军队,希望发展山西境内人口。
乾元帝也曾经跟他议论过难民北调的事情。
曾说,先填辽东,后填山西。
贾代善这个寡妇招赘的事情,与难民北调殊途同归,都是致力发展人口,稳定边疆。
顾首辅这个老货虽然有才能,就是私心太重,从来只看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管国家朝廷的兴衰。
这样比较起来,贾代善真是大大的忠臣良将。
十三一笑出列,冲着顾首辅一拱手:“本王听了半日,顾首辅左一句灭人欲存天理,右一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对朱子推崇备至,恨不得让世人以朱子所为作为存世的准则。
本王请教顾首辅,朱熹诱引尼姑为宠妾,儿媳妇守寡而孕,世人要不要追捧效仿啊?顾首辅要效仿吗?”
顾首辅心里有鬼,顿时涨得满脸通红:“沈继祖乃小人诬陷,不足为据。”
十三笑道:“都是白纸黑字,为何偏生饿死事小当得真,失节事大当的真,到了朱熹自己头上,白纸黑字就当不得真了?”
顾首辅顿足:“十三爷雅量高致,朱子所注那些好书不读,偏听诬陷之词?”
十三哂笑:“朱熹是帝师,伴驾君前,与当朝宰相交好,门生故旧遍布朝野。
这样一呼百应名儒大家,谁敢诬陷?只有他诬陷别人吧?”
顾首辅被十三戳中了心病,浑身颤栗,几乎站立不住。
他灵机一动匍匐地上磕头:“陛下明鉴,微臣乃是一片公心为了社稷百姓考量啊。”
算是解除了自家的窘态。
乾元帝见十三一脚踩灭了顾首辅,双方终于旗鼓相当,马上中庸平衡:“此事容后再议,退朝。”
顾首辅一直觉得自己的狐狸尾巴藏得很好,其实早就露馅了。
不过是平日间他的才华遮盖了瑕疵。
今日贾代善奏章掀起一番骂战。
十三海阔天空,一通乱拳,正好砸中他那敏感的狐狸尾巴。
小花Jing闻言暗中哂笑:乾元帝兄弟们太促狭了。
顾首辅虽然失德败行,也不能拿到朝堂上说啊。
堂堂首辅大人,难道不要脸的吗?
顾首辅是个行动派,回家就让人把他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