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方,据理力争,吵成一锅粥。
抄斩败军之将,有先例可循。只是那战败的主帅乃是不听将领,斩杀以儆效尤。
然而,败军之将,并非降将。
卫家军只有五千人马,敌军有意报复一万铁骑突袭,卫家父子乃是力战而败,并未逃逸畏惧。
关华提议抄斩卫家,很明显是公报私仇。
金殿上文官汹汹,一旦武官抵不住,卫家就会土崩瓦解。
乾元帝很看中卫家,希望卫家父子能够助他消灭瓦刺,谁知道他还没动手,卫家就出事了。
卫家祖祖辈辈跟瓦刺战斗,很了解瓦刺,乾元帝自然不愿意灭杀卫家。
只是金殿上,文武相持,三位阁老却不吭声。
阁老是文臣,拥戴他们的是文官,他们之所以成为阁臣,乃是文官支持,自然不会贸然得罪文臣。
再者,他们也要揣摩陛下的心思,至少得罪了文臣,能够得到陛下的宠爱。
别看这些文臣看似跟武将对你,私下里各有派系,相互政权夺利,只不过眼下经过几次洗牌,又没有太子皇子拥戴,明面上很平静。
私底下恨不得谁谁倒霉,触怒陛下被罢黜,自己好上位。
有些文官即便觉得卫家罪不至死,但是,为了不被同僚孤立,也只好随声附和。
这是为官之道。
乾元帝沉着脸不表态,他正要开疆拓土,岂能寒了武将的心?
最终,乾元帝说一句:兹事体大,情况不明,容后再议。
皇帝不做结论,宣布退朝,武官们擦把汗,心中暗喜。
文官依然不肯罢休,跪着磕头:“陛下三思啊……”
乾元帝回到乾清宫,倒是没发脾气,他受了打击:卫家父子的失败,让他再次明白,瓦刺不是他以为的残兵余勇。
第243章
乾元帝这回真心很失望, 就连小花Jing亲自做了美食也吃不下。
大月朝对于蒙古鞑子,除了开国皇帝有本事追杀,其他皇帝都只能算是守成。
而今的版图跟大月朝初期相比, 还有所缩减。
乾元帝的理想是将rou眼所见的土地, 都收归自己所有。
南边的倭寇驱逐了,却让乾元帝不是那么美心意, 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倭寇又会卷土重来。
而今, 朝廷还没有做好战斗准备, 瓦刺已经攻破了大同。
虽然说瓦刺人一般都是抢了就跑, 不会占据城池,
可是,每次瓦刺入侵,无不是血流成河。
瓦刺凶残, 带不走的东西会烧掉,带不走的人则会斩杀, 尤其喜欢斩杀青壮年, 抢劫年轻的女人。
卫堃这一次就算是乾元帝仁慈, 不会家破人亡,将军的官职要被罢免。
乾元帝而今想的是,顶着文官的压力保下卫家值得不值得。
皇帝虽然金口玉言, 其实跟群臣之间存在博弈。
一个皇帝频频出昏招,威信就会荡然无存,还会失去民心军心。
乾元帝此刻更加坚定了要灭掉瓦刺的决心,任由瓦刺坐大, 迟早生出逐鹿中原的欲望。
乾元帝之所以年年忍耐, 不曾动手, 就是因为朝廷的库银有限,军队的展现不能拉的太长。
如今却迫在眉睫了。
小王子这般挑衅,掳掠屠城,不给与回击显得大月朝懦弱。
原本瓦刺与大月朝签订城下盟约,每年进贡马匹。
虽然一年不过几十匹战马,朝廷赏赐的礼物超出战马双倍价值。
饶是如此,瓦刺已经十年没纳贡。
朝廷没有用兵,正是因为南方不太平,也有嘉和帝年纪大了,不想再动刀兵。
乾元帝跟十三,再有嘉和朝硕果仅存的老将贾代善,三位内阁商量了三天三夜:战或不战。
战,国库银子不那么充盈,战争须速战速决,时间不能拉的太长。
不战,瓦刺将近十年的sao扰,他们要求结友好邦邻、不再纳贡外还要求开马市,放开盐铁的管辖,双边互通有无。
朝廷不在乎几十匹战马,几十张狼皮,却是忍不下瓦刺的嚣张。
小花Jing每日只是替他们准备吃食,不参与男人的角逐。
但是,小花Jing却知道,乾元帝想要借机会开战,歼灭瓦刺的三万铁骑。
乾元帝犹豫的关键原因,是由谁挂帅,能不能打赢。
若是文臣全部反对,皇帝执意打仗,一旦战败,乾元帝就是百姓口里的昏君。
小花Jing也听出一些打仗的门道,贾代善不愧是老将,他的主意是,若是要战,就不是山西一个地方的用兵,战事要在甘肃山西陕西三地进行,别看瓦刺只有三万兵马,移动性很强,马上作战能力很强。
朝廷要取胜,一是打,二是封锁甘肃山西陕西,从现在开始,不叫一粒米粮外流。
然后,才是派遣熟悉外次的将官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