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贵族,是长子嫡孙的身份,天生双瞳使他从小被长辈重视、族人敬重,自身又天生神力,从未受挫的他不知道什么叫做隐忍和克制,他满腔热血,一身钢骨,爱很干脆,恨也直接。
他的自尊骄傲比他的性命还重,所以他宁死不肯过江东,所以死前他言“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
不是他用兵打仗有过错,不如谁,而是老天要他失败,要他死亡。你看他到死前,都不认为是他本身的能力问题。
所以,他对于生命的重视远远不如义气、节气、尊严、抱负,甚至他人对他的评价等等,他甚至鄙视为了性命放弃这些的人。
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理解,项羽是直接出生在“尊重需要”这一层次,向着“自我实现需要”最后一层次需求努力的人。
而韩信,出身贫寒,蹭饭过活,见惯了冷脸白眼,所以他甚至能在面对胯·下之辱时面不改色、考虑后果,而后放下尊严,只为了息事宁人、平安无事的活着。
他连第一层“生存生活的需求”都是靠着隐忍艰难满足的,所以他最清楚生命的珍贵,他什么都没有,必须先活着,才能争取之后的一切。
这样的他,虽然年纪比项羽小,但心智要比项羽要成熟得多。
周宁看向韩信,信任的笑问道:“若是换一种情况,一命换一命,你会去吗?”
“哼。”项羽不屑的看了韩信一眼。
韩信看着周宁,抿着唇缓缓的点了点头,“去。”
周宁笑了笑,韩信的隐忍和理智其实和她很像,但他比她更有人情味,他更念旧情,也更相信人一些。
所以在楚汉之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和项羽都派使者拉拢他,他能一举定成败之时,他更倾向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刘邦。那时的他有实力自立为王,而且他的谋士也劝他自立为王,他也并没有生出不臣之心。
同时他也因为出生在需求的最底层,导致他想要的、贪恋的太多。
他想要权势,想要封王,也想要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想要有个好名声,后来这些他也果然短暂的拥有了。
只是最后他又因为重情和信人,不设防的被萧何骗至长乐宫因恨而死,宗族夷灭。
所以,他其实是重感情的人,也是死于太信人。
他和她最大的不同,是他性善重诺,所以他推己及人的也相信了刘邦的“三齐王”“五不死”的承诺。即与天王齐,与地王齐,与君王齐;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
然而他不知道大部分人记仇的时候比记恩清楚得多,尤其那人是帝王,而权势是帝王的逆鳞,触之即死。
周宁笑着垂眸,其实她也不是人恶论的信徒,她只是认为人心多变,将性命托付于信任,太冒险了。
所以,同样的情况,她会如何呢。
她会等,等双方交战,等项羽弄死了刘邦,再以为主报仇的名义讨伐项羽的残兵,如此名声、恩义、权势都有了。
所以,其实在场的三人,她才是那个真正的薄情人啊。
“这会都无事了,他自然说好听。”项羽冷笑道。
周宁将姜汤碗往韩信的方向推了推,她笑道:“我信他。”
“老师……”韩信喃喃道,既感动,又为自己刚刚的犹豫感到羞愧。
周宁笑了笑,又转头示意项羽先喝汤,她笑着为韩信解释道:“他没去,是想留待有用之身为我报仇,而不是逞一时意气陪我送命。”
虽然,她根本不在意她死后之事。
周宁笑道:“这是他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也是明智之举。”
而重要之人生死关头,还能够仔细思考、冷静衡量,除了因为本人的性情和智慧外,也是因为他人的性命还不够自己的重。
周宁笑了笑,“你们只是因为性格不同,所以选择不同罢了,但是你们的情谊,我都是知晓的,并且也很珍惜。”
项羽仍旧不忿道:“先生就是把人心想得太善了,你怎么知道他以后会如何!”
周宁笑道:“可我,也是会如此做的。”
项羽双目一瞪,理所当然的回道:“先生怎么能一样?”
韩信抿唇不语,他既赞同项羽所言,也有被人轻视的苦闷。
周宁笑道:“有什么不一样呢?”
“先生光风霁月,不……”
不等项羽说完,周宁笑着打断道:“险些忘了,你今日之举,我还未对你说一声多谢。”
周宁说得郑重,叫项羽的满腔话卡在了咽喉,他隐约知晓这一声谢,不同于从前他每次送礼后先生的道谢,所以他不自在的侧开头道:“先生客气了。”
周宁笑道:“既然是客气了,那我就不再特意准备谢礼了。”
她已尽力劝说,至于项羽以后能不能发现韩信的才能,便看他将她的话听进去多少了。
虽然,她觉得作用不大,不过总归,她的谢礼已经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