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勤快得很!
一开始刘惠还有点想法,因为黄英男人夺了崔建国的权,可观察了几天她也无话可说,母女俩干事确实是有目共睹的,要说她们可就不厚道了……几乎是花了一个人的工钱请到两个工。
“你复习得怎么样了?我那里有以前
用过的复习资料,待会儿我给你送过来。”
秋萍感激不已,“那可太好了,我正好有两块知识点还不熟……”两个人巴拉巴拉说了一会儿,幺妹才回家去。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她脑海里出现的是杨老师那张枯黄干瘦的脸,这个可怜的女人啊,命运对她实在是不公平,明明丽芝就快考大学了,考上大学她也就退休了,老两口领着退休工资想去哪儿去哪儿,想吃啥买啥,那逍遥日子眼看着就要来临,忽然得了这个病……唉!
“小丫头叹什么气呢?”黄柔从门口进来,手里还拿着一沓报纸。
“没什么,妈妈知道杨老师生病的事吗?”
“唉,我和陈静前天刚去看过她。”以前,这可真是子弟小学最得意最风光的女人啊,双方父母都是干部职工,丈夫工作又好,孩子也听话,她几乎是少有的无忧无虑已婚女人。
幺妹“嗯”一声,知道妈妈已经去看过了,这才发现她手里拿着一沓报纸,“妈这是干啥的?”
“我正想找你看看,《阳城新闻》想办一出专门的文艺报,想跟幺妹诗社合伙,我们几个创始人现在意见无法统一,你静静阿姨让我问问你。”
幺妹接过来一看,《阳城新闻》其实也不算啥大报纸,别说省内影响力,就是阳城市内也没几个读者,百分之九十的阳城人连听都没听过。报社也要生存啊,眼看着现在文学艺术作品数暴增,人们可选择的余地更多,像这样底层小报纸更加没生存空间了。所以报社决定靠办文学艺术专报来引流,把眼光投到了大河诗社来。
这个近今年才兴起的诗社,现在全国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每次出的诗集几乎是一个星期就能售罄,需要加印加印再加印。如果能乘上她们的东风,说不定阳城市报社还有起死回生的余地。
其实这种文艺出版方面的知识幺妹还真不懂,“妈妈你想办吗?”
在闺女面前,黄柔十分果断的摇头,“我不想跟他们合办。”
“为什么?”
黄柔脱了拖鞋,和她一起盘腿坐到垫子上,“我不想再跟人合伙了,我想要是能自己办个……”
幺妹可急死了,“办个什么呀妈妈?”你倒是快说呀!
黄柔看着她,红唇轻启,小声道:“印刷厂。”
“是因为上次的诗集印刷事故吗?”
每次诗集印刷和加印的事项都由杨美芝负责联络,第一批历来都是印五千册,等观察销量不错的话再加印下一批,可上次第一批印成了五万册,本来这一期的诗歌就没啥亮点,很受读者欢迎的几位诗人都没作品,大家只想试试水的,结果一下子印刷量翻了十倍,却只卖出去四千多册。
印刷费是先欠着的,每次都是第一批销量不错的话回本了再给印刷费,可现在只卖出去四千多册去哪儿拿五万册的印刷费?本来黄柔和陈静想跟印刷厂商量一下,找找双方的责任,看能不能多宽限她们几个月的。
可印刷厂一口咬定他们十收到诗社条子才印这么多的,条子拿出来看确实是写的五万。
而负责印刷事项的杨美芝却又一口咬定她给的条子明明是五千册,一定是印刷厂效益不好,想要讹她们一笔!
印刷厂可是阳城市国营印刷厂,自然不愿背这黑锅,双方吵了好几天,最终也没出个对错和解决方法。
依黄柔看,印刷厂错在收到条子的时候没有第一时间打电话来确认,毕竟这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巨大的订单量,他们应该疑惑的。可能就是杨美芝说的那样,效益不好,他们也将错就错印了。
而杨美芝也是,因为还经营着自己的事业,明里暗里说了几次如果分身乏术的话可以辞职,她又不辞,干活的时候却经常出错,马虎大意得不行,明明是要给张家送的货款却送到李家去,明明要昨天校对好的她今天才来干……在条子上多写一个零,也不是没可能。
黄柔早就想找她谈谈了,可最近杨老师生病了,她看在杨老师面子上也就不好再提,寻思着等杨老师出院她肯定要谈的。
可现在,跟印刷厂的解决方案还没下来,身上背着三四万的债务,她那种急迫的想要另起炉灶的心情更强烈了。
如果拥有自己的印刷厂,这些问题就不会存在,印多印少她说了算,什么时候印她说了算,再也不用排队到遥遥无期……
黄柔点点头。
幺妹沉思片刻,“我觉着可以,以后咱们说不定还能办出版社嘞!”
黄柔笑笑,“小丫头真敢想,出版社哪是那么容易办的,那可是要向国家申请出版书号的。”
“谁说不能?妈妈你要大胆的解放思想。”
黄柔“噗嗤”一声乐了,小丫